本报北京7月22日电 (记者徐红梅)日前,由陕西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“长安雅集·陕西书画三百年”在中国美术馆开展,展览凭借“用艺术重现历史”的独特视角,引起了人们的关注。
展览展出了众多名家佳作:清代东阁大学士王杰的作品、鸦片战争中的名臣主将王鼎与林则徐的真迹、书法家于右任的巨幅书法大作、“长安画派”领军人物赵望云、石鲁的代表作……130余幅书画作品配以相关的史料说明,让观众重温了祖国300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。
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、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李炳武介绍,长安书画艺术历史久远,但限于省文史研究馆的藏品有限,只能截取1700年以后这段时期,展品按年代顺序摆放,旨在让观众从历史的角度重新欣赏艺术作品。
有专家评价,展览将书画家的作为同国运、时运密切联系了起来,体现了个人的命运、艺术同国家、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。
“长安画派”代表人物赵望云、石鲁、何海霞、方济众、刘文西等人的代表作,也是关注的焦点。继上世纪60年代在北京举办画展之后,这是“长安画派”代表人物的作品首次集中展出。一张张精品,让特意前来的美术专业学生不停地感叹“终于看到原作了!”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侯德昌感慨,长安画派每个画家的艺术风格都很鲜明,并且从不重复创作,这是当今青年书画家应该继承的优良传统。
宋以后西北地方书画史的系统研究,是美术界一个迟迟未能展开的课题。首都美术界的史论家认为,此次展览从另一个角度给美术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,开拓了研究的视野,也提供了办展的一种新思路。